EGFRTKI的出现,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推向了靶向治疗时代。靶向药物的更新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长期服药所产生的耐药问题,目前EGFRTKI一共有三代,大部分药物都已经在中国上市。第一代可逆性EGFRTKIs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吉非替尼(Gefitinib)最初批准作为一线化疗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药物,并表现出优于化疗的疗效。在2004年,三个研究小组发现一部分NSCLC患者在EGFR酪氨酸激酶结构域中发生突变,其主要是19号外显子缺失(19-del)以及EGFR蛋白的第858个氨基酸从亮氨酸突变为精氨酸(L858R)。
具有EGFR突变(除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NSCLC患者在初始接受第一代可逆性EGFRTKIs治疗相比化疗具有更好的疗效,PFS从5个月延长至9个月。对于部分肺癌患者而言,口服可耐受且精准靶向的TKIs取代了传统静脉化疗成为新的治疗手段。
尽管EGFRTKIs的出现给肺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但患者在接受EGFRTKIs治疗后9-11个月疾病仍会进展。超过60%的患者会对第一代或第二代TKIs耐药,主要是EGFR20号外显子的ATP结合位点发生了第二位点突变,即第790个氨基酸由苏氨酸突变为蛋氨酸(T790M)。
尽管历经十余年的研究与发展,奥希替尼仍是迄今为止FDA批准的唯一一个第三代TKIs,其在PFS,耐受性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的响应性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而其他在研第三代TKIs包括rociletinib(CO-1686),olmutinib(HM61713),nazartinib(EGF816),naquotinib(ASP8273),mavelertini(PF-0647775)和AC0010,并未表现出优于奥希替尼的效果,能否最终上市也未可知。